梅迷大同盟 - 梅艷芳網上論壇 Anita Mui Forum's Archiver

bbk_hong_kong 發表於 2011-5-1 01:53

翠袖乾坤:年輕人不識梅艷芳?

翠袖乾坤:年輕人不識梅艷芳?
[url]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4/26/OT1104260011.htm[/url] 文滙報
伍淑賢

 有時會聽深宵或清晨的電台音樂節目,發現近年去世的巨星中,梅艷芳的歌播得最少,羅文和張國榮較多。而陳百強,雖不在已近廿年,但他金曲播出的次數卻很多。說不定再過十年,知道陳百強的年輕人,會比知道梅艷芳的人多。

 這是很有趣的現象,可能反映了港人心理。梅艷芳八九十年代在樂壇的一姐地位,是無可置疑的,你可以不喜歡她的風格,但沒聽說過她唱得不好的。她也是最後一個從香港「舊時代」(自小失學、荔園賣唱)走過來、登上主流樂壇頂峰的人。那為甚麼現在的DJ,包括清晨節目的「成熟」DJ,都不大播她的歌?

 我有一個理論,不知大家同意否。本地舊歌中,以勵志歌曲的「作用」最大。已故的天皇巨星,如果生前有多首勵志金曲的話,獲DJ青睞的機會就大增。大家有沒有留意,每次演藝界賬災籌款音樂會,一些「老餅」歌星仍大受歡迎,為的是他們當年都有一些勵志名曲,比如最近,中村雅俊和翁倩玉都出來了,除了因為二人的日本背景,就是因為《前程錦繡》和《阿信》兩大主題曲,為幾代人留下了深刻記憶。

 陳百強也是一樣。他雖沒如羅文般留下很多激昂陽剛的勵志歌,但《今宵多珍重》、《念親恩》、《一生何求》、《喝采》、《漣漪》等,有歌頌母愛的、感喟人生的、哲理思尋的,在很多節日、或社會遇上巨變危機之際,都可撫慰人心,在音樂節目很合用。梅艷芳當然也有這種歌,像《似水流年》,但不算多,激昂勵志的更少,在這方面,她就吃虧了。

 女歌星當中,跟陳百強一樣,有不少人生哲理和軟性勵志金曲的,應該是徐小鳳。《順流逆流》時期的一系列金曲,都是這類。當然她人健在,歌路也跟陳百強完全不同,但百年之後,如果香港的特質不變,她的legacy 應該很強。

 梅艷芳是個難得的artiste,希望她的友好,想想怎樣建立她的legacy,不要太快讓時代淹沒。

絕代豬仔 發表於 2011-5-3 13:24

心痛, 難過, 替她不值, 作為愛護她的我們, 可以怎做:79:

angel 發表於 2011-5-3 13:42

:108: thank you very much !

bbk_hong_kong 發表於 2011-5-3 23:05

回復 2# 絕代豬仔 的帖子

我也是很心痛
但可幸Anita在電影方面的影響力也很大, 未成為梅迷的人尚有其他途徑可認識她!!! :84:

最令我心痛的是, 我聽過年輕人(雖然我是90後)說Anita唱歌像罵人一樣, 我知道只是她不了解而己, 看來這個人沒聽過Anita幾首歌就說這樣的話

但作為歌迷的我, 那一刻真是無從為Anita辯護, 難過極了! :124: :79:

不過, 我想除了[似水流年]之外, Anita還有一些歌是廣為傳頌的, 像[夕陽之歌](我覺得比陳慧嫻的好很多), [似是故人來], [女人心], [親密愛人], [女人花], [抱緊眼前人], [相愛很難]
[女人心], [相愛很難]更是我成為梅迷之前就耳熟能詳
我覺得以上的歌都有潛質成為電台熱播歌!!! :72:



(還有[血染的風采]是六四專用的, 只是有一點政治意味而已)

絕代豬仔 發表於 2011-5-4 13:39

bbk_hong_kong,

你那位朋友聽過梅多少的歌? 他必定沒有真正聽過了解過, 不需解釋, 只需叫他認真的聽聽才說話.

還有, 沒必要拉其他歌手作比較! 梅沒有這樣的需要.

P.S.  有時真的覺得梅後期的歌, 有'曲高和寡'之感........ 香港那些搞藝術的真不堪, 播歌的DJ質素亦不能對他們要求太高............難怪香港的西九要找外國人來管理:124:

[[i] 本帖最後由 絕代豬仔 於 2011-5-4 13:47 編輯 [/i]]

bbk_hong_kong 發表於 2011-5-5 00:53

回復 5# 絕代豬仔 的帖子

其實只是順帶一提慧嫻的名

據我知道, 89年兩首歌同時入選十大勁歌, 真的有很多人把兩首歌比較
不過, 我老是有一個印象, 就是聽到這首曲子, 想起[千千闕歌]的人較多
因為我在無記的劇集看到兩個人說自己中學歌唱比賽都唱這首歌的情節
還有, "好像"比較柔情浪漫的[千千闕歌]使人更容易接受和記得吧
這個使我感到有點唏噓

不過, 早在我小學時, 未知道Anita為何人之時, 我已經覺得[千千闕歌]難聽了
因為那時上補習社的路上, 有一家店不時播這首歌, 我一聽就覺得厭惡
無意抨擊其他人抬高Anita, 只是說一說童年的直覺而已, 我也不能解釋為何會有這種感覺

Anita後期的歌是比較曲高和寡的, 受歡迎程度不高
你指的是否95年以後的歌呢?
好像是因為和倫先生合作太久沒有新火花, 不知道和華星不和有無關係呢?
然後Anita開始嘗試轉曲風, 可能大家未習慣吧

坦白說, 我頭一趟聽[芳華絶代]是不喜歡的, 後來了解歌詞的意思, 就不會抗拒了

你指的是否95年以後的歌呢?

絕代豬仔 發表於 2011-5-5 13:30

首先'夕陽之歌'是一首比較滄桑的歌, 要人生有一定閱歷才能體會個中滋味, 再者, 就算很多歌手要重唱這歌, 都是選千千,  因夕陽之歌不是隨便就唱得好, 珠玉在前, 他們自己都沒有信心

當然總括大致上都是比較後期的歌.

[[i] 本帖最後由 絕代豬仔 於 2011-5-5 13:34 編輯 [/i]]

stewart 發表於 2011-5-10 04:10

純粹個人感覺:

電台播放率一高嗎?去年,常常聽到一個節目在播 "花生騷" ,好像是主題曲一樣,每天都聽到。今年較少聽收音機,我不知道情況。

作為梅迷,當然會留意梅艷芳的歌,亦可能因為這樣,越是渴望,越是想主持人播,心理上少不免覺得:喔,怎麼那麼少…

我去年問過一位廿五歲的同事,她每天都有收聽收音機的習慣,她反而說收音機間中會有梅艷芳的歌在播,因為她一聽梅的聲音便知道那是梅艷芳了。

至於夕陽之歌和千千関歌,實在是這二十年間不斷有人在討論的問題。有說因為梅艷芳的地位,所以這首歌拿金獎;有說千千在 Karaoke 比夕陽多很多人選唱等等…

其實兩支歌曲雖然是同曲,但詞意相差萬里!一首是人與人之間暫別的情懷,一首是人生起落的心態。前者無疑是較多人會容易理解和產生共鳴,後者卻只是有經歷的人才會懂得去細味。這亦說明了,如果喜歡這旋律的人,喜愛千千的人確實應該比喜愛夕陽的人為多,因為歌詞容易理解。但夕陽之歌能夠與之抗衡 (不是說超越),亦實在難得。

至於歌者對歌曲的演繹,無疑是梅艷芳的一曲夕陽之歌較難表達得好。這是基於這兩首歌的歌詞本身的層次有所不同。亦因為這樣,陳的唱功表現沒有因此曲受到多少音樂人的讚賞,反而梅艷芳的表現,沒有音樂人不為其讚嘆。

兩者取向不同,根本不是同一班聽眾,大眾對兩者之喜好有分歧自然難免。正如有人喜歡日出,有人喜歡日落,究竟日出多人喜歡還是日落多人欣賞呢?

stewart 發表於 2011-5-10 04:41

亦是個人感覺:

梅艷芳後期的歌沒有受到很多非歌迷的人所注目,個人覺得並非曲高和寡,反而覺得,這是時代性的問題。

我最熟悉的是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歌曲,要真的數當時曲高和寡的唱片嗎,只有林憶蓮的 "野花"。二千年後,基本上,看不到有一張曲高和寡的唱片。誰敢打造?

梅艷芳後期的幾張唱片,無疑是電子音樂多了,元素豐富了,歌詞不再大部份自憐是失戀或是等愛的女人。但只是風格上轉為前衛,順應朝流的轉變,而不是曲高和寡。

幾張唱片的好歌紅不起來並非梅艷芳的品牌問題,想想看,八十年代當紅的譚詠麟和張國榮,在九十年代尾至二千年初,又有多少歌曲能如八十年代般紅遍香江?能夠在數年間有一首已經是難能可貴了。不單單香港如是,外國亦一樣。許冠傑、徐小鳳、葉麗儀等七、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手在九十年代又有多少名曲?Madonna、MJ 等八十年代紅遍全球的歌手,在二千年又有多少名曲?

時代的轉變,令到不同時代產生不同的代言人。梅艷芳自己亦常言道,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不變的道理。但,在時代轉變的同時,能夠做到令香港聽眾時刻緊記有這一號人物、為歌迷帶來無盡的新鮮感、演唱會的場數每每壓下新一代的當紅歌手,作為梅迷的我已經為其感到驕傲了。

[[i] 本帖最後由 stewart 於 2011-5-10 04:44 編輯 [/i]]

stewart 發表於 2011-5-10 05:16

[quote]原帖由 [i]bbk_hong_kong[/i] 於 2011-5-3 23:05 發表 [url=http://www.anita-mui.com/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597&ptid=718][img]http://www.anita-mui.com/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也是很心痛
但可幸Anita在電影方面的影響力也很大, 未成為梅迷的人尚有其他途徑可認識她!!! :84:

最令我心痛的是, 我聽過年輕人(雖然我是90後)說Anita唱歌像罵人一樣, 我知道只是她不了解而己, 看來這個人沒聽過 ... [/quote]

莫難過。說梅艷芳唱歌像罵人一樣嗎?可能是那人不懂歌,不懂得歌者要表達歌中的意思吧。其實在九十年代後,很多歌手把 "假音" 當作為最普遍的高音處理方式,比較少人會因應歌詞的意境而選用真聲去演繹高音,特別是女歌手。

只需說給那人聽,唱同一音調的高音真聲遠遠難於用假音去唱,難道這一句:"誰自原獨立於天地痛了也讓人看,你我卻需要在人前被仰望。" 用假音唱可以表達出那種無奈、悲哀又帶著強者姿態的氣勢嗎?

最佳的例子,血染的風采。何以梅艷芳的演繹,在香港彷似原唱者一般受愛戴呢?就是她那激昂的真聲遠勝那些用假音去表達的歌手而換取回來的成就啊!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bbk_hong_kong 發表於 2011-5-10 10:40

對呀, 我覺得那個人把"激昂"當成"罵人"了!

本地的女歌手無一人可唱出這種激昂呢

你舉的例子很好, [血染的風采]和[女人心]! 這兩首歌我聽了都很感動!  :108:

bbk_hong_kong 發表於 2011-5-10 10:51

回復 8# stewart 的帖子

不過呢, 我在My Mui看到一個碟評說Anita唱[夕陽之歌]是人歌不能合一

[url]http://www.mymui.com/record-brasil.html[/url]

這位何嘉麗, 雖然讚Anita的演繹, 卻說她歌者非歌
我覺得一句[那個看透我夢想是平淡]根本就是阿梅的寫照

stewart 發表於 2011-5-10 15:03

回復 12# bbk_hong_kong 的帖子

有說人歌不能合一嗎?我看不到啊!在那裡?

歌者非歌是一種稱讚啊!

shermain 發表於 2011-5-26 11:31

一般人聽歌講求的是感覺和那一刻的心情,假如兩者契合很容易就產生共鳴,覺得歌者唱得好,曲子歌詞都好
毋庸置疑的是,夕陽這首歌後來這麼多人翻唱過,都沒人唱得比梅好,她的唱腔,技巧和演繹方式已經很難被其他人超越,夕陽這首歌可說是為他量身訂造的
不需要和千千作任何比較,因為兩首是不一樣風格的作品

黄淑莹 發表於 2011-10-7 08:32

逝去的梅姐,如同天上的太阳,但是第二天还出来,因为她是一直留在我们心中❤不朽的独一无二的太阳,闪烁在我们心中,虽然我是90后的,而且还是99年的,但是,自从我听过她唱的歌后,我便迷上了她,我相信,如果她是太阳,但不是每个人都爱她,可永远有我们支持她.....:132:

絕代豬仔 發表於 2011-10-8 13:26

非常歡迎樓上非常年青的梅迷

joewong 發表於 2011-10-10 13:26

個人覺得夕陽之歌和千千関歌也好聽,因為本身曲就是好曲,但現在人長大了,再聽這兩首歌感覺是非常不同的,就正如小時後聽到似水流年不明白為甚麼父母這麼愛聽,我每次聽到倒有想睡的感覺,但現在卻超級愛聽,對歌詞體會完全不同了......:40:

年輕人不識梅艷芳?有時我會覺得很奇妙,Anita的生日和離去的日子都剛巧是慶祝的節日,其他離去的歌手這兩個日子DJ也會多播他們的歌,但相比起Anita就會比較小,但我卻是這樣想....Anita就是想這樣,希望愛她的人在這兩個日子感受到的是應有節日的氣氛,不要總是想起她而難過。(不過還是會想起啦^^")

梦醒有时 發表於 2011-10-22 18:33

我在内地N年不听电台播歌了。DJ只会播励志歌,应该是这位作者的错觉。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F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