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畢明:記得

畢明:記得

朋友在面書分享了一條 Youtube 短片,一九八八年梅艷芳在唱片頒獎禮上演唱《似水流年》,現場 live 的如泣如訴,如播唱片,零瑕疵。

是的,零瑕疵,卻偏偏與唱片版本,又有少少這點那樣的小分別,很細心聽,才聽得見。95% 相似,5% 即場的靈動意轉,同樣悸動,輕微不同的感動,同樣婉寂幽遠,一抹不同的情思繾纏。天才,都不能重複自己;但天才,每一次都給你 100% ,神來之筆添點隨心即興的新鮮。

梅艷芳只有一個,沒有人能唱出她的寂寞。記得她和哥哥張國榮都問過,「當你見到天上星星,可有想起我」。想起他倆,又何須見到星星。誰都希望被記得、被想起,尤其寂寞的人。  

十年生死兩茫茫,人走了,有些茶,易荒涼;也有些思念沒有涼,不會涼。留下只有思念,她應該知道,想起她的人不少,記得她的人很多。對抗遺忘,唯有用心記得,在這容易相忘的世界。偶爾寫一寫她,或可讓他方的她知道,也上多一個人沒有忘記。

記得她的,當然還有劉培基。念故人,劉先生用自己的傳,記載也紀念了對方的奇。在本欄寫過,劉與梅之間,是另一種金風玉露的相逢,於我,是為「劉。芳。頌」。每年年尾,芳頌特別香,思念特別深。

據知因為那篇拙文,劉培基先生在《明周》四十五周年的晚宴上找過我,想一見,緣慳錯過是我,參加派對不是我強項,贈興過後擅長輕輕早走,歡姐打電話來時,我已走了好遠,原諒我不想折返。不記得是誰說過「If ever dying is to be made a social function, then grant me the favour of sneaking out on tiptoe without disturbing the party」,我喜歡也擅長不騷擾派對地離開。而此舉,又見劉培基的重情義,一個專欄作家,他都記得。

有緣認識之前,我會和他一樣,記得同一個她。

畢明
第2355期 明報周刊 2013-12-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