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滿天亮晶晶的星星: 梅艷芳

滿天亮晶晶的星星: 梅艷芳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張貼者: 思想的隆冬 位於 上午 9:26
http://ljc0522.blogspot.com/2009/04/blog-post.html



戲迷無情
人的記憶保存期限其實很短,特別是對於無關痛癢的影視娛樂文化。

1990年代末期我正上大學,當時梅艷芳早已過了高峰期,似乎是99年來台出了一張「老歌Remix舞曲」之類的專輯。有一次聽一位女同學語帶不削的說︰「這樣也叫『百變天后』啊…」。當時TOP的女歌手是張惠妹、李玟,梅艷芳就像一件過時的名牌衣服,華麗但可笑。

大家都說「戲子無情」,其實戲迷更無情。短短不到十年,80年代的女王梅艷芳就淪為時代的紀念碑,被時代屏棄。

從1983年「新秀歌唱大賽」(當時的港版「超級星光大道」)出道的梅艷芳,無庸置疑是80年代香港盛世的代表。與張國榮、陳百強一樣,梅艷芳的出現代表著一個新的香港形象,那是從1970年代開始托生而在80年代爆發的國際大都會。


妖女淑女 最緊要好玩
今日回望,梅豔芳確實代表80年代香港那種蠻不在乎的自信心,凡事「去到盡」,「最緊要好玩」。表現在流行樂壇上,便是各種話題性的造型與尺度邊緣的意識形態。梅豔芳唱「壞女孩」時扮成Tom boy,「妖女」時變身誘惑Bad Boy的中東女妖,忽然間又身著迷你裙帶婚紗,扮假正經唱「淑女」…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烈焰紅唇」的高衩泳衣造型,20年前的表演尺度,即使與今天的後輩濱崎步、蔡依林相較,也絕沒有遜色。



另外,九七回歸造成的香港身分認同,可能也需要一種新的,與別處不同的價值觀呼應。當那時台灣女歌手還是長髮披肩,含情脈脈扮純情時,梅艷芳卻一頭短髮,穿著T Shirt 、牛仔褲在舞台上大剌剌唱著「Why why tell me why,夜會令禁忌分解,引致淑女暗裏也想變壞」,這其中可能不只譁眾取寵,也回應著隱隱的香港認同 — 正是香港的梅艷芳,才有資格扮演亞洲的瑪丹娜,也只有香港人才懂得欣賞她的煙視媚行。

我一直覺得張國榮與梅豔芳其實是所謂「演歌」派歌手,他們同時遊走影視歌,又以演技見長,所以他們的歌唱也有濃濃的「演」味,可以演繹各種歌路,也是最早的「視覺系」,視覺有時比聽覺更精采。

90年代以後崇尚個人特質,創作型歌手逐漸成為主流,梅豔芳等人的表演方式頓時顯得太「重」了,所以面臨了尷尬的處境。梅豔芳等八十年代巨星,就像是站在潮流頂端的弄潮兒,冷不防被後浪打上岸,龍困淺灘。


歌女戀歌
另一方面,梅豔芳走唱藝人的出身,也使她的表演有著極其傳統的一面。全盛時期她除了一連串膾炙人口的快歌外,也唱很多帶小調風味的抒情歌曲。近代上海等口岸有所謂「歌女」(Sing Song Girl)的傳統,苦情又善解人意的歌女遊走在傳統與西化間。自從膾炙人口的「胭脂扣」後,梅豔芳便是懷舊電影的第一理想女主角,她在「奇蹟」中又唱又跳的「玫瑰玫瑰我愛你」可稱經典。我小時候也正因為這些電影,引領了對逝去時光的興趣。

1991年的「何日君再來」可能不算是梅豔芳的電影代表作,但是給我的印象一直很深。電影以戰時上海為背景,梅豔芳與梁家輝合演一個表面上陳腔濫調的大時代愛情故事,梅豔芳是夜總會駐唱歌女,梁家輝是抗日份子,陰錯陽差下梅卻嫁給癡心等待的日本外交官赤井英和。電影呈現了一個風格化的老上海,然而我覺得有趣的卻是結尾抗戰勝利,梁家輝到日本欲帶走梅豔芳,她卻選擇與日本丈夫廝守,因為梁為了民族大業屢屢背叛愛情,而她作為一個女人,要的卻是現世安穩 —— 拋開意識型態,純粹用一種很個人的角度去解讀歷史,我覺得正是那時候香港可愛的地方。

1987 年在紀念上海詞人姚敏的活動上,梅豔芳與曾經風光一時的「上海歌后」姚莉合唱「春風吻上我的臉」,觀眾席上是陶醉的港英官員。如果真有所謂上海香港雙城記,梅豔芳正是一個象徵。在這首大合唱中,可能不只表現對姚氏兄妹的致意,也確立了香港的繼承者身分,如果說1940年代的上海無庸置疑是大中華的流行文化中心,那麼80年代生猛的香港正是她的接班人。

然而當日意氣風發的梅豔芳,可能料想不到不過十年之後,她的境況一如姚莉成為供人致敬的「前代歌手」,而香港的中心地位,也不再那麼明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