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解讀梅艷芳 - 潘國靈

解讀梅艷芳 - 潘國靈

2013年5月27日 頭條日報 p.46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 ... _name=wtt&kw=28

靈感國度——解讀梅艷芳

  上月在一片張國榮紀念熱(commemorativefever)氛圍中,不止一次有學生在課堂中問起:「為何梅艷芳沒起到一樣的效應?」是否以此成文,我掙扎了一會,因為二人都是文化icon,生前惺惺相惜友誼不淺,把二人放在天秤上比較,或有點殘忍,何況各人都是獨特的。但從流行文化角度來看,我又不能說這問題沒有意義。事實上,過去不少文化盛事,也把二人放在一起,如香港國際電影節曾以「懷念張國榮與梅艷芳」作主題,香港金像獎及台灣金馬獎同時追頒榮譽獎給二人等。但誠如學者馮應謙所言:「哥哥死後,迅速被納入學院界,成為香港近年唯一一個引起大學專題研討的演藝人物」,相對梅艷芳並沒有造成這樣的衝擊,或受到這份禮待。翻查過去十年,撰寫張國榮的文化論述愈積愈厚,寫及梅艷芳的,卻仍然單薄。

  作為演藝者,梅艷芳當然是一時無兩的,但作為文化符號,她的解讀性又好像不及張國榮豐富。叛逆、酷兒、易服、雌雄同體、自戀、憂鬱、自殺與藝術的關係等,一個張國榮就成為文化研究多方面的範本,而梅艷芳,她的歌藝與舞技精湛毋庸置疑,但在文化符號意義上,她最常被記起的,就是她在舞台上的百變形象、自小在荔園中賣藝,再而就是她的私生活,尋郎有意卻情路坎坷,至死後不時出現梅媽媽爭遺產的負面新聞。

        由荔園到紅館,這固然是非常罕有的例子(應是唯一的),但背後不脫昔日由屋邨奮發向上住上洋樓的「獅子山下」主旋律,至於「百變形象」,梅艷芳最深入民心的,當屬其初出道的「壞女孩」,至八十年代後期轉向「大女人」的巨大形象。關於後者,林奕華曾撰文分析,認為梅長期被「大女人」形象籠罩,致使其在舞台上難以「透徹女性化起來」,因為她的「女皇」形象,依林奕華說:「主要是由男同性戀者來策劃和執行,大部份時間都儼然是『男人扮成女人來演活一個風情萬千的『假』女人」。我不確定林奕華這「性別分析」是否完全正確,演藝表演與「滿足大眾的性幻想」是否必然存在秘而不宣的關係,但他那文章確指出一點:梅艷芳舞台上的形象與舞台下的自我(不乏小鳥依人,恨嫁如尋常女子)頗為割裂,以至其「百變形象」,多少是她個人的思想性格演繹,多少是她攜載着主要幕後推手的設計投射,並不如我們一度拿她作比附的西方麥當娜一樣密不可分。當我們說張國榮「雌雄同體」,我們不僅說他的「熱情演唱會」,還直指他的精神氣質,予人感覺是「整體」的,反之梅艷芳,其舞台上的巨大,有時反予人窒礙她追求私人幸福之感,以至活得未盡如意,難免有憾。

        作為演藝者,梅艷芳是一顆璀璨巨星,但她在舞台上的高峰期不算長,從「沒有辦法做乖乖」的《壞女孩》至「獨立於天地,痛了也讓人看」的《女人心》,歌詞上的女子成長路,多少概括其演藝歷程。她的歌聲繞樑三日,磁性歌喉尤其獨特,但她個人經典名作不算很多,《心債》、《赤的疑惑》、《壞女孩》、《夢伴》、《飛躍舞台》、《似水流年》、《蔓珠莎華》、《親密情人》等,大概已網羅了大部份。踏入九十年代,梅艷芳基本上已淡出樂壇頒獎禮,棒子短暫交到葉倩文再至王靖雯(王菲)手上。作為演藝者,先天性別或者亦設定了一個更大的期限,她不可能如張國榮般,演戲對手由苗可秀到林嘉欣,不知涵蓋了多少代;梅艷芳演戲不少,但真正發放光芒、堪成經典的,仍是八十年代的《胭脂扣》。她的電影名作,不太可能如張國榮電影般,十年來「長演長有」幾成儀式,以至要做到「身死猶存」,不止過來人悼念還要後來者追認,就不那麼容易了。

TOP

潘国灵先生在用解读梅艳芳做标题,处处挂着和张国荣的对比出现,与其挂羊头卖狗肉不如直接写明,梅艳芳低张国荣一等,异性恋低同性恋一等。
解读梅艳芳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潘先生的解读中,所谓学院派的艺术是:同性恋、叛逆、酷兒、易装、雌雄同體、自恋、忧郁直至极端到自杀,不得不让人对潘先生的所谓艺术刮目相看,以此标准泰国一定是最高艺术殿堂,所有学院派都要去朝圣。
在这篇所谓解读中梅艳芳的苦寒家庭也是被攻击的对象,家人的凉薄也是故人的过错,在潘先生的解读中生在一个草根家庭都带着原罪,家人的凉薄也是故人过错,真长见识。原来人生中感恩、自立、自强、努力、坦然,承担,奋斗、包容这些都称不上艺术,用生命最后时光感恩和感谢,原来不是艺术。自杀才是,跳楼才是。
梅艳芳的服装设计师是同性恋,所以梅艳芳所有表演是中性色彩部分是同性恋的功劳。一个表演型歌手中的歌词,歌曲,舞台设计,歌曲编曲,化妆、发型、舞蹈编排肢体的表演表达,原来这些统统不需要,当然那个站在舞台中间表演的歌手就是个空气,大家看到的设计师在唱歌,在跳舞,在表演,潘先生这篇文字让我见识到原来看梅艳芳表演的观众都有通灵术。作者如此讴歌同性恋,连举证也用同是gay的林奕华,好吧,同性恋是艺术的最高神殿,不搞同性恋不配做艺术家。

何其有幸,异性恋终于沦落到了被歧视的阶段。

[ 本帖最後由 梅念念 於 2013-6-2 22:33 編輯 ]
只有你像每一天的空气,见与见不到也一起。。。。。

TOP

執筆如執刀;  一位天生本質不好, 冇品德的人, 學識越多, 對別人的傷害越大, 甚至於可變成敗類.

[ 本帖最後由 絕代豬仔 於 2013-6-3 13:14 編輯 ]

TOP

我只是覺得筆者好像褒也不是褒,貶也不是貶的樣子,要表達的訊息不明。
可是大家不用生氣,有人在報章上寫一寫梅梅也是好事,相信不是惡意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bbk_hong_kong 於 2013-6-10 23:15 發表
我只是覺得筆者好像褒也不是褒,貶也不是貶的樣子,要表達的訊息不明。
可是大家不用生氣,有人在報章上寫一寫梅梅也是好事,相信不是惡意的。
請細心讀多幾次吧, 如此這般的文章, 不要也罷

TOP

不值一看。

TOP

這篇在其它地方看過了。作者此篇只點出了一個重要主題 - 梅艷芳不及張國榮。無論唱歌、演戲以至整個藝術生涯,甚至學術價值!

當然我不否定張國榮的藝術價值,但梅艷芳作為一個時代的天后,是否真如該作者所言:以至要做到「身死猶存」,不止過來人悼念還要後來者追認,就不那麼容易了。

我未有時間寫文章去就此事舒己見,但梅艷芳的紀念熱潮熱不起來實在事出有因,並非「技不如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stewart 於 2013-7-11 21:42 發表
這篇在其它地方看過了。作者此篇只點出了一個重要主題 - 梅艷芳不及張國榮。無論唱歌、演戲以至整個藝術生涯,甚至學術價值!

當然我不否定張國榮的藝術價值,但梅艷芳作為一個時代的天后,是否真如該作者所言:以至要做到「 ...
作者是一位資深榮迷, 所以連自殺都可跟藝術帶上關係
從文章看來, 我覺得作者是看不起梅的出身; 認真地說, 梅的歌唱得比張某好, 舞台功力亦在他之上 (他不用花心思, 站在台上女fans已經自動叫喊)

p.s. : 期待你的文章

TOP

甚麼解讀梅艷芳? 整篇文章簡直不知所云,筆者根本就看不起Anita的出身,兼且太明顯地是張國榮的fans吧,張國榮在電影上的成就的確是比梅高,而且他會作曲填詞很有才華,但歌唱方面梅絕對是比張強的......

梅艷芳是我見過最有社會責任感的藝人,她為香港、為中國所做過的事令我對她非常尊敬,之前有一個陶傑,現在又來一個潘國靈,到底這些人有沒有真的去瞭解過她啊。

TOP